(5168cc银河官网娱线路市场部提供)
中国制造的升级版即中国制造2025正在热烈讨论中,但往往停留在务虚的层面上。某些人则出于对本企业市场追求或为获取政策支持而喧嚣于机器人制造这类狭窄领域。我们应在讨论宏观的发展战略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一些新兴行业,如物联网行业等。这些新兴行业国内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易于实现产业升级,抢占市场的制高点。而机器人制造行业固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毕竟国内装备制造商落后发达国家太多,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他人之手,行业低端的无序竞争只能再现光伏产业的悲哀,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
中国已是物联网行业发展最快速的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在局部领域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国物联网在2015年有望实现规模超7000亿元的目标。
我国已建立了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部分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4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物联网近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3年,我国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200亿元,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
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感知制造获得局部突破,与国外差距在逐步缩小。我国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在部分行业实现了批量应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RFID领域,我国中高频RFID技术产品在安全防护、可靠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业已成熟,在国内市场占据90%的份额。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4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其中环渤海区域以北京为核心,成为物联网产业研发、设计、运营和公共服务平台的龙头区域;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产业规模在国内是最大的,整体发展比较均衡;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成长为物联网产品制造、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中西部地区以重庆和武汉为代表,在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
我国出现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互联网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新模式的现象。家电行业借力物联网技术,已经率先开展拓展价值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的模式探索。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和家居设备,还将催生融合物联网元素的多种智能产品,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设备、医疗健康设备、智能玩具等。
物联网在各领域的突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协力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4年物联网白皮书指出,物联网正在进入深化应用的新阶段,它与传统产业、其它信息技术不断融合渗透,催生出新兴业态和新的应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物联网的发展目标,万物互联已深入人心,并启发着人们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当然,作为物联网行业的重要技术基础,各类现场总线技术核心仍就依赖国外。如FF、Profibus、LonWorks、CANBus、KNX/EIB、ZigBee等,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物联网行业向纵深发展。物联网在推动各行业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政策环境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物联网应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物联网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物联网凭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部分领域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智慧城市的建设为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和应用载体,物联网为实现安全高效、和谐有序、绿色低碳、舒适便捷的智慧城市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遍布城市各处的物联网感知终端构成城市的神经末梢,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我国目前有超过300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资金、人力、社会各类资源向智慧城市领域有效聚集。
我们相信,以中国目前建设物联网的思路与方法,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化发展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版标志性行业代表。